寺子屋
2003.02.19
(国立国会图书馆藏)
十九世纪中期,勉强可以识字的伦敦庶民阶级小孩,不到全体的百分之十,会写字的孩子,比率更低。法国于一八八一年实施义务教育法,但实际就学率竟只有百分之一点四。一九二Ο年沙俄时代的莫斯科,儿童就学率也仅达百分之二十。同样是一九二Ο年的明治时代,日本全国儿童的平均就学率便已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。而十九世纪中期的幕末时期,根据记录,庶民阶级男子识字率已达百分之五十四,女子则是百分之二十左右,武士阶级当然是百分之百。这是全国平均数字。若只挑首都江户来看,无论是富裕商家,或是住在长屋的贫户,男女庶民的识字率,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。换句话说,江户时代的日本,是全球识字率最高的国家。
难道德川幕府这幺尽力于庶民教育?当然不是。当时担当市政的政府机关是「町奉行所」,公务员只有二百九十人,不但要掌管一般行政,还要兼任警察、法院等业务,根本顾不得江户五十五万庶民的教育问题。真正肩负教育大任的是「寺子屋」,也就是私塾。幕末时期,光是江户便有一千多家私塾,全国则将近有两万家。私塾教师的身分阶级比率是:庶民占百分之四十,武士占百分之二十六,僧侣占百分之十八,医生占百分之九,神官占百分之七。大都市又由于女子就学率很高,因而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是女性。
小孩满六、七岁时,双亲便会带着孩子到附近私塾拜师入学。当时没有所谓的学区限制,完全依凭父母判断,而父母判断的根据,理所当然便是街头巷尾的口碑了,可见并非阿猫阿狗都可以设立私塾。私塾规模有大有小,小私塾的学生人数大约十至二十,大私塾则多达二百。通常是男女共学,而学生年龄也不一,教授方式便只能是个别指导,教材和学习年限也没有一定。现存的江户时代教科书,据说有七千种以上,那幺,当时应该更多才对。
孩子一旦入学,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、片假名,再来是汉文,童蒙诵读之书的《三字经》、《实语经》、《童子经》等都是必修课程。书法和算盘、地理也是必修课程。其它如书信模板、商业用语模板、农业用语模板、木匠用语模板等,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通教科书。大概是想让孩子们于十二、三岁毕业后,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吧。
每个月有三天假日,初一、十五日、二十五日,碰到节日或祭典时通常也放假。元旦假期最长,大约一个月。至于入学费,竟然是「随意」,换句话说,没钱人家可以送一盒饼干或扇子聊表心意,农家也可以送自家栽培的新鲜蔬菜,有钱人家才包红包。学费也是一年仅收两次,这也是「随意」。总之,当时的私塾老师算是一种「义工」,而庶民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则是「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」的「公益响应」,有钱人家多包一点的话,没钱人家就不用担心孩子将来会是个文盲了。这大概跟「孩子是共同财产」的观念有关。当然啦,即便没钱缴学费,家长也要自己负担孩子的文具。
私塾老师的回馈是世人的「尊敬」,此外,往昔的师生关系通常维系一辈子。学生毕业成人出社会后,还是会每年于中元节、岁末送礼品过来。就业、结婚、生子、升任等人生关键时刻,都会向老师报告或商讨。当时的私塾老师,或许无法大富大贵,但很可能也不至于三餐不继,愿意当收入不多、操心劳神的义工老师,主要目的还在于成就感吧。
武士阶级的学校是「藩校」,校规非常严格,教育水准也比私塾高许多。通常一般庶民自「寺子屋」毕业后,如果想再升学,可以进「藩校」,但除非成绩特别优秀,否则庶民子弟很难和武士子弟并坐课堂。这时,便只能去读高等私塾。江户中期至幕末时期,以教授西欧文化为主的高等私塾与日俱增,尤其是幕末时期,众多不满足只教授朱子学的「藩校」武士子弟,纷纷转学至高等私塾,与庶民知青平起平坐。明治维新后,日本能在短期间吸收并消化西欧文化,其实基石正是这些高等私塾。不过,高等私塾不比「寺子屋」,除了学费必定要缴,有些私塾是寄宿制度,那就要另外缴伙食费了。
中国向来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,江户的教育妈妈们可不作如此想。江户本来就是个男多女少的都市,因此,只要运气好,或天生长得标致,从小在长屋长大的女子也是有机会成为麻雀变凤凰的主角。而要让麻雀变成凤凰,最佳办法便是将麻雀送进凤凰窝,也就是让女儿到武士宅邸奉公。式亭三马的《浮世风吕》中,有一段描写当时女孩子的日常生活:
「早上起床后,就要先到书法老师(寺子屋)家排列书桌,再到三弦老师家接受早朝补习。然后回家吃饭,吃完饭马上到舞蹈老师家练习舞蹈,再到寺子屋上课。下午两点,回家吃午饭后,才能到这个钱汤来洗澡。等一下回家后还要练习三弦和舞蹈,这时候可以偷玩一下。太阳下山后,还要到古琴老师家学古琴。忙得根本没时间玩,一点都不好玩。」
这是十岁左右江户女孩子的一天。看样子,女孩子必须学的东西比男孩子多。除了阅读书写,还得能歌擅舞。商家雇用女工时,工作性质是体力劳动,因而对象通常是年轻力壮的农家女孩。但大名或旗本雇用庶民侍女时,必备条件之一正是能歌擅舞。
江户教育妈妈们费尽心机也要让女儿到武士宅邸奉公的主要原因,是可以在宅邸内学习武士阶级的礼仪与教养。再说,出入大名宅邸的人,几乎都是武士阶级,幸运的话,或许可以一步登天当上武士家庭夫人。就算变不成凤凰,退一步当大商家媳妇也不错,因为大商家娶媳妇时,通常喜欢挑曾经在武士宅邸接受过礼仪教养训练的女孩。万一由于种种理由,必须终生守空闺,只要熟习一手琴艺,将来也可以当「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」的琴艺老师,自己养自己。
没钱学一大堆东西的女孩子,只要有些姿色,也可以去当茶馆「看板娘」。茶馆「看板娘」的手艺是泡茶,能够泡出一手好茶,又善应对,自然会有浮世绘师慕名而来,免费帮妳宣传。江户最有名的茶馆姑娘大概是笠森阿仙了,阿仙最后嫁给将军家直属的「御庭番」(情治单位),而且不是二奶三奶之类的,是正房,这也是麻雀变凤凰的典型例子之一。
美貌,似乎也是一种天赋才能,就看当事者怎幺运用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