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艺
2003.05.14
英国园艺家罗伯特‧福钧(Robert
Fortune)曾于幕末时期的一八六零、一八六一年二度来日,记录下大江户都市环境:「这个广阔都市有一方紧邻江户湾,展现在我们眼下的是与远方水平线连接的大海。在这块有起伏与丘陵的土地上,到处可见庭园,栎树与松树等常绿乔木枝繁叶茂。」
福钧在此处指的是大名庭园。他是说,从山岗望下去,江户这个都市,一方是大海,另一方触目所及皆是绿意盎然的庭园。当时,德川幕府为了防御火灾,命令每位驻江户大名至少要拥有三处住居,而大名宅邸必定都有庭园。换句话说,整个江户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,皆是庭园。据说庭园总计有数千。例如,明治神宫与代代木公园本来是彦根藩(滋贺县)井伊家宅邸,东京大学原本是加贺藩前田家宅邸,上智大学是尾张德川家宅邸,隅田公园与小石川乐园是水户德川家宅邸,新宿御苑是信州高远藩内藤家宅邸,有栖川宫纪念公园则是忠臣藏赤穗藩浅野家宅邸……。总之,东京现存的所有公园与绿地,都是江户时代的大名宅邸。
当时的大名宅邸既然可以成为现代公园,理所当然宅地都非常广阔。就连年薪只有二、三十石的下级武士,宅地也都有一百至一百五十坪左右。年薪三百石的旗本,大约是五百坪;一千石以上的武士是七百坪;五千石以上则是一千八百坪;这些宅邸都有庭园或院子,就算庶民不能进去观赏,只要伫立在高地,便可以浏览整个江户的绿意。不过,据说有些大名会固定开放庭园让庶民观赏。
至于庶民住居,福钧描述:「树篱都修剪得整整齐齐,院子拾掇得很整洁。」「随处可见的茅舍或农家,都整理得干净俐落。」「让旅人休息的茶店,也有后院与鱼池。」最后福钧总结说:「山涧与树木茂密的丘陵,静谧马路两旁都有亭亭耸立的行道树,加上常绿乔木的树篱,那种美,大概是全世界任何都市都比不过吧。」
看样子,往昔的江户都市美,并非今日水泥丛林的东京所能比拟的。
大名与武士阶级拥有宽阔的宅地可以造园,那么,住在大杂院「长屋」的小庶民呢?那自然是盆栽与花草了。反正每天都有花草贩子挑着担子四处叫卖,花草价格应该不贵。
江户园艺热潮的倡始者,其实是德川家康。家康将将军职位让给秀忠以后,便开始沉迷园艺,特地在江户城内辟了二万坪大的花圃(现在是皇居吹上御苑森林),专门栽种四季花草,其中约半数是山茶花。二代将军秀忠也是极为喜爱山茶花。三代将军家光则耽溺于盆栽,在花圃一旁设置了棚架,摆了众多盆栽,并派了七位管理员全天候照顾,连夜晚也要值班守夜。家光特爱松树盆栽,夜晚就寝时,也要将自己所钟爱的一盆小松树盆栽搬进寝室。这盆松树盆栽日后赠给江户园艺名人伊藤伊兵卫,伊藤家于明治时代没落,便转售了这盆盆栽,后来由元老伊东巳代治收购,进献给昭和天皇,这盆「家光遗爱之松」才再度返回江户城。据说树龄已五百余年了。
八代将军吉宗则是江户人的赏花舵手。吉宗为了培育庶民的赏花习惯,在江户城内栽种了数千株染井吉野樱花苗木,再大量移植到隅田川堤岸、小金井堤岸、飞鸟山公园、御殿山等地,成为江户赏樱胜地。吉原游廓更于每年三月一日举行樱花祭,这些樱花树于事前都经过花匠调整开花时期,再将盛开的樱花树全体移植到吉原游廓内,开放给一般民众观赏,这也正是赏夜樱的起源。附带说一下,日本国花是菊与樱两种,菊花是皇室象征,日本护照与议员徽章图案都是菊花;但樱花成为国花的历史却是始于明治时代,当时自英国传进国花观念,媒体与文人才纷纷引用江户国学者本居宣长(一七三零~一八零一年)的主张,将樱花列为国花之一。简单说来,菊花是往昔皇室与贵族的个人嗜好,樱花却是国民不约而同选出来的国花。东京都的都花正是染井吉野樱花,都树则是银杏。
话说回来,令江户人不厌其烦进行品种改良的花种是菊花、万年青、朝颜。菊花展于现代已经成为普遍性的个人雅趣竞赛,每年秋季,几乎全国各城镇都有菊花展。江户时代的菊花展是在室内举行,一个竹筒插一支大菊,展品数多达六、七百。万年青的观赏重点在叶子斑纹,热潮巅峰时期,品种多达百种以上。根据记录,大阪曾出现一盆价格高达二千三百两的珍品。换算成现代价格,将近三亿日圆。难怪当时的旗本会争先恐后加入业余园艺家行业,这比当「寺子屋」老师或武术指南要赚多了。反正宅邸内有院子可以栽培。
朝颜(asagao),说穿了,是牵牛花。奈良时代传进日本时,用途是药用植物,日后才演变为观赏植物。江户时代的朝颜热潮是变种朝颜,当时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奇葩异卉,可惜大部分都绝种了,现代朝颜主要是巨大轮品种。
江户时代的业余园艺家有不少是学问、教养均高人一等的武士阶级或文人,因而留下许多园艺书与彩色图片,而现代学者与市井研究家即便汇集尖端技术,也无法复原当时的众多园艺品种。例如福寿草,全盛期有将近一百三十品种,战后却只能复原五十多种。或许,江户人对园艺所付出的心血,并非现代人可以想象的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