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圣‧上泉伊势守信纲(三)
2001.11.22
柳生之里,位于奈良东方二十公里左右的深山中。领主是柳生石舟斋宗严(Yagyuu
Sekisyuusai Muneyosi)的父亲。此时的宗严,由于在某一场战乱中负伤,正隐居在乡里养伤。宗严是中条流剑术和新当流剑术的高手,素来有「近畿(京都附近五国)第一剑客」之称。
某天,宗严收到一封奈良宝藏院胤荣师傅送来的信。信中邀请说:「上野国来了几位有名兵法者,上京途中逗留在寒舍。阁下能否过来一趟,彼此较量一下,以便参考。」
宝藏院的胤荣师傅,是位非常喜欢武艺的和尚,时常优待自诸国上京来游学练武的豪侠武士。当时,寺院内寄宿了数十位剑术超群的剑客。胤荣师傅既然刻意托人捎信来,可见宝藏院真来了一位高手。宗严当然不肯放过这种机会,马上驱马直奔宝藏院。
迄今为止,宗严从来没听闻过「新阴流」这个称号,也未曾耳闻过「上泉信纲」这个名字。也难怪,信纲当时在关东一带虽然遐迩闻名,但在关西一带却仍是名不见经传的「乡下剑客」。也因此,当时一些怀有特殊技能的「艺人」,例如俳人(俳句)、茶人(茶道)、剑士、能役者(能乐)等,都会在周游诸国之后,汇集在京都,争妍斗艳。这些人,统称为「艺者」。
宗严与信纲会过面后,当场提出交手请求。
「当然可以。请先同弟子文五郎交手。」信纲微笑着回答。
宗严听毕,刷地变了脸色。显然,近畿第一剑客的自尊严重受创了。
(乡巴佬……!好,就让你们开一下眼界,瞧瞧什么才是真正的剑术!)
胤荣师傅的道场,挤满了各界剑客与该院僧侣,屏气凝神地观看交手过程。
文五郎瘦伶仃的,身上穿著也很寒酸。宗严再瞄了一眼信纲,左看右看,依然看不出哪里厉害,明明不过是个乡巴佬而已。宗严想起当时闻名近畿的新当流之祖——冢原卜传。人家周游诸国时,身边总是有三匹随行马、八十名弟子,并有三千石收入。哼,那才是真正的兵法师!
宗严举起木刀,摆出上段架势。他相信,仅需一手,便可以令对方俯首帖耳。但是,文五郎只是飘逸地立在原地,手中的竹棒,也是随意垂在一侧。没有任何架势!怎么回事?
不行。这是个不可小看的家伙。宗严全神贯注地寻找文五郎的可乘之机。可是,对方虽那样若无其事地立在自己眼前,四周却宛如有层峦叠嶂,寻不出空隙可以击下。时间毫不留情地分秒流逝。宗严背脊发凉,开始头昏眼花起来。
文五郎始终淡漠地望着宗严的样子。冷不防,文五郎笑盈盈说道:
「抱歉啦。」
话声未落,宗严头部已中了一刀。喔,不,是中了一棒。信纲和弟子们,向来用的都是「袋竹刀」。先将竹子剁成数支竹条,再装进皮袋内,这样,与别人交手时,便不会伤到对方。这是信纲发明出来的剑术练习刀,第六代正宗继承人又改良成类似今日的竹刀,并发明出防护具,往后一直持续改良,沿用到四百多年后的今日。
虽然袋竹刀不会伤人,但这一手是高手击中的,宗严顿时目眩眼花、脚步踉跄,几乎要气绝。
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,宗严深呼吸一口气,再度重整架势。
「再、再来一手。」
话声未落,这回换宗严先跃起,直砍下去。手法好象有点卑鄙。可是,在众目睽睽之下,近畿第一剑客怎能就这样作罢?
「抱歉啦。」又是笑盈盈的一声。
宗严头部又中了一棒。这……这……怎么回事?宗严甚至连对方哪时候举起竹棒的,都没看清楚!这到底是什么鬼招数?
按常规来说,宗严既然败在信纲弟子手下,应该无颜再要求信纲同自己交手。但是,或许是力图上进,也或许是不服气,宗严竟厚着脸皮当众请求信纲赐教一手。信纲也点头应允。
当信纲立在宗严眼前时,宗严是全力以赴、不遗余力地与信纲对峙着。无奈,若果文五郎四周有如层峦叠嶂围拢着,信纲四周则有如八水三川环绕着,宗严只能望洋兴叹,最后拋下木刀,跪地拜信纲为师。(以上典故出自一六九六年著作的《武功杂记》文献)
此时,信纲五十七岁,宗严三十六岁。
宗严热忱要求信纲一行逗留在柳生之里,权当柳生一族剑术师范。
信纲到底在柳生之里逗留了多久?有关这点,众说纷纭,各类古书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。只知道,信纲在接到嫡子阵亡的讯息后,留下弟子文五郎继续在柳生之里教授新阴流剑术,自己则带着另一位弟子与一名柳生家臣,告别了柳生之里。
临别前,信纲留下一道「徒手夺刀之术」课题,命宗严钻研开发新剑术。这正是「柳生新阴流」的起源。
|
[返回]